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山水(国画) 111×50厘米1945年陈半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陈半丁(1876-1970)字静山,又名半叟、半痴、半翁、半丁老人、半丁父等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擅长花卉、山水,兼及书法、篆刻。民国时期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北京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画研究会会长等。 陈半丁为海派巨擘吴昌硕弟子,吴昌硕曾为其能在北平打开局面而于1910年亲赴北平,专门为其在琉...
提起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的书法发展概况,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“流行书风”这个词。这里的“流行书风”是一个泛指概念,与当代书坛“流行书风”这一特指的书法创作现象是不同的。其实书法史上每一种新书体、新风格的出现,在当时都是“流行书风”。既然“流行”,那么它至少代表了当时书法创作的一种取向。这种取向要么是一种探索行为,昙花一现;要么是经得起书法史的考验,成为新的书法传统。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的“流行书风”是以...
黄宾虹浈阳峡82.6×31.5cm 20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馆藏 黄宾虹(1865-1955),原籍安徽歙县,生于浙江金华,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。黄氏家族原是当地富庶的大户,由于世事变迁,社会动荡,家族衰落。黄宾虹14岁迫于生计,选择去金华做生意。一世辛苦,饱遇挫折。他4岁时,正式识文断字,受父亲朋友的影响,始学习中国画,自小就树立了“当如作字法,笔笔宜分明”的画学思想。直到20岁前,他还在...
匡庐图(国画) 185.8×106.8厘米荆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(生卒不详),字浩然,五代后梁画家。本幅《匡庐图》为荆浩的代表作品,绢本水墨,纵185.8厘米、横106.8厘米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匡庐,即庐山,又名匡山。相传,殷周时期匡裕得道于此、隐居成仙,故有“神仙之庐”的美称。 从此画的尺幅来看,《匡庐图》是一幅大型山水巨轴。在构图上,这是一幅可望、可行、可游、可居的...
梁楷三高游赏图页 对着梁楷的画,时间真是凝滞了,冻结了,恍觉我就是那画中人。 这真的是一个宋人所画的么?你看那枯皱的老树,那瘦癯的竹枝,那清峻的老者,倒是像画里直挺挺走出来的,那种真实到可触可握的张力像要把我遮荫了,招呼了。 宁宗嘉泰年间的才子,宫廷画院的待诏,似乎一切都已齐全。然而,锦衣玉食,高官厚秩,在他眼里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;他将御赐的金带一掷,仰天大笑饮酒去,头也不回。不...
冯超然松阴观瀑图102.5×51cm 1954年 冯超然(1882-1954),江苏武进人。少颖异,课余即喜点染,年十八始,精究绘事,师遍摹临历代名迹,山水人物花鸟皆传神。山水师诸家,工候极深,气韵之清,用笔之妙,已臻化境,似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味。尤其暮年,笔力苍劲,格调高古奇幽。 《松阴观瀑图》,画家作于1949年,为暮年之精品。画中款字,提及“九龙山人”和“刘完菴”两位乡人。《画学集...
吴镜汀山岭新貌108×40.5cm 20世纪60年代 1921年,在北京中国画法研究会举办的一次展览上,有位画家的作品引起了观者的广泛关注。时人评价,茂密苍秀,兼而有之!他就是吴镜汀。这位自幼嗜画,天赋卓然的画家后来成为北京山水画派的一位重要人物。 吴镜汀(1904-1972),祖籍浙江绍兴。他的《山岭新貌》作于20世纪60年代,与之前创作的山水画有几处不同。 首先,透视不同。《...
一幅中国画,若是北宋内府旧藏,或著录于《宣和画谱》,那定是件国宝级作品。有件作品不仅上述两点都符合,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了北宋宣和时期的装裱样式,为现存仅有的几件“宣和装”画作之一,其珍贵可想而知。她就是五代卫贤的《高士图》。 高士是谁 卫贤,京兆人,生卒年不详,仕南唐,为内供奉。他长于楼观殿宇,盘车水磨,曾绘《春江钓叟图》,南唐后主李煜题渔父词二首于其上,为画史津津乐道,北宋刘道醇《五代...
吴湖帆梅景书屋图纸本立轴1929年上海博物馆藏 吴湖帆(1894-1968),江苏省苏州人,后移居上海。其祖父吴大澂为晚清重要官员、学者、金石学家、书画家,外祖父沈树镛是清代著名藏书家、金石学家。吴湖帆夫人潘静淑属于苏州显赫的“贵潘”,世代为官并好收藏。父母两系、姻亲潘家,都以书画收藏扬名于世,加之自己善书画、精鉴定,曾三次担任故宫博物院书画展览审查委员,素有“一只眼”之称。此外,吴湖帆还是...
临沂使君帖(又称戎薛帖) 31.4×25.1厘米 米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米芾书迹,真、行、草、隶、篆诸多书体皆有涉及,然行书无疑代表其书法艺术成就。苏轼的“风樯阵马”、黄庭坚的“快剑斫阵”可谓的评。诚如苏、黄所言,米芾的行书纵横洒脱、跌宕多姿。 《临沂使君帖》为米芾写给临沂使君的信札。此帖前二行“芾顿首。戎帖一,薛帖五上纳,阴郁,为况”以行书写出,将要言之事交代清楚,古时书法的实用...
《桃源图》高2.09米、宽近1米,为张大千暮年所作。从题款“时七十一年嘉平月”看,完成于1982年农历十二月。该画1987年在香港苏富比以逾187万港元拍出,曾收录于多本研究张大千的学术专著及图录,与现藏台北故宫的《庐山图》一样,堪称画家晚年泼彩泼墨的压轴杰作。画作上有高山、岩洞、村舍、桃花、渔船等物象,以泼彩泼墨法为之,当是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文中捕鱼为业的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山水意境。 张大...
此图是倪云林典型的“一河两岸”构图模式,近岸折带皴坡岸上两株杂树,其中一株枝干上有藤蔓垂挂。坡岸下有几枝幽篁细竹,岸边一草亭,空无一人。画上方有遥岑数峰,浅渚汀洲。但此图最下部分的坡石水岸,疑似曾有过裁割,已非原貌。图右侧小字题曰:“云林生写汀树遥岑,赠克敬广文。乙巳七月。”乙巳为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,时倪云林六十岁。广文即儒学教官、教授的别称。 《汀树遥岑图》诗堂上方钤有一朱文大玺:...
久闻北京石景山区有座以明代壁画为镇寺之宝的法海寺,今有幸一睹这精美绝伦的巅峰之作,感慨万千。经过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,大雄宝殿里的壁画依旧完美如初。伫立在大雄宝殿中欣赏壁画,虽人物繁多,然姿态各异,相互顾盼,将秩序于变化中。 在这些壁画中,以水月观音最为出色。她面部庄重,以谨慎的细笔勾勒,呈现出慈悲的神情。丰满身躯,优美坐姿,身上长长飘带一气呵成,既稳重又充满活力。最令笔者注目的是她身披的洁白...
张大千杏花春雨 79×193cm 张大千的前期绘画,从拟石涛扬名,再上溯唐宋,下逮元明,下足功夫,颇得传统笔致墨趣。1941年至1943年,张大千敦煌抚壁画三年,使他的艺术更上一层楼。张大千自上世纪40年代末,先居印度后移香港地区,1952年移居阿根廷,次年又移居巴西,在旅巴西期间,张大千画风由粗笔发展为破墨,遂又变为泼墨泼彩。他的泼墨泼彩,使山水画气势幻化撼人,色彩浪漫艳冶,其艺术特色与上...
中国国家博物馆唐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骆驼头高58.4厘米、首尾长43.4厘米。舞俑高25.1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,驮载了5个汉、胡成年男子。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,其余4人围坐演奏。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,据夏鼐先生研究,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,一人吹筚篥,二人击鼓,均属胡乐。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,造型优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